我的网站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邮编:570521

电话:0898-03529468

传真:0898-03529468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三亿体育官方网站这一刻我们无心阅读只因想念您院士先生!

添加时间:2024-06-30 00:07:27

  一个是教龄最长的化学老师,一个是热能工程学的先驱,7月4日,两位中科院院士同日离世。一时间,各个圈子里全是“国失栋梁,沉痛送别”的声音。

  申泮文,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民进会员,因病于2017年7月4日0时4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1岁。

  陈学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于2017年7月4日2时26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9岁。

  在前两日的“党派早班车”中,团结君曾向诸位透露了这两个令人沉痛的消息。如今,我们一起走进两位大师的世界。

  他是我国第一个没有出国留学(课程)、没有博士学位的中科院院士,在化学教育研究领域创下了多项第一:编写出我国化学界第一部中文教材;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镍氢电池;第一个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主持完成我国第一部多媒体化学教科书软件;最早开展金属氢化物化学研究……

  他就是申泮文,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当代无机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南开大学对申泮文的评价是,著名的化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坚定的爱国者与南开精神的卓越弘扬者。以申泮文的一生作为来看,这个评价他当之无愧。

  “泮文”,即“入泮习文”之意。“入泮”,为古时入学时的大礼。申泮文出身于广东从化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为谋生计携家北上,因盼望儿子“入泮习文”,才请老师为其取名泮文。申泮文也不负父亲所望,于1929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5后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此时的申泮文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字成为了自己一生的坚持。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大校园毁于日军野蛮轰炸。身受国破、校毁、辍学之痛的申泮文,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决定投笔从戎,南下参军。接受紧急战斗训练后,他奉命开赴上海淞江一线参加战斗。淞沪沦陷后,申泮文又随“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步行赴滇,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在这里,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学业,于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大学毕业后,申泮文因所属研究部门要求全体参加的无理要求,弃职潜逃。此后他在川甘滇等地漂泊,经历了一段动荡的生活,但始终未离开教育界。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他才进入南开大学化学系执教。不久,天津和全国相继解放,申泮文筹建了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并任主任;组建了科研集体,开始从事无机合成科研工作,奠定了学业和事业的基础。

  申泮文长期从事氢化学、金属氢化物化学和氢能源化学研究工作,在南开大学创建了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多年的研究,让他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并持有国家知识产权2项,他都无偿献给国家。但在他看来,自己最钟爱的还是化学教育事业。

  申泮文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学校和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建议他静养,但他太想念讲台,年过9旬坚持重回讲台。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连楼道里都站满了学生,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并坚持站着讲完。学生的印象中,申先生一直是“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衣服整整齐齐,像时钟一样准时出现”。

  因为教学成果突出,申泮文曾连续三届(2001、2005、2009)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所讲授和重点改革的化学课程《化学概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他个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同时,他出版的书籍达70余卷、册,累计3000余万字,是中国著、译出版物最多的化学家之一。他统编或合编的《无机化学》和《基础无机化学》两部教材至今仍被广泛地用作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申泮文的教学习惯,还传扬到学生的身上。如今已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的周震和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的王一菁,曾给申先生做过助教,现在他们继续给本科生讲授当年申先生亲自开创的课程——化学双语教育,并延续了“按照国际上女士优先原则教室前三排只坐女生”的惯例。

  申泮文1964年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1978年起当选多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曾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拨乱反正”,冤、假、错案等社会活动中去,以一名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的身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申泮文的百岁人生,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主题词”,一个是“化学”,另一个是“爱国”。他说:“我一生的时间就干了这两件事!”每年新生入学他都要登上讲台,给学生讲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光荣传统教育第一课。“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是教师的责任。现在,我的事业后继有人,我此生了无遗憾!”

  “工程强国梦,一世西部情。”这是西安交通大学官网上一幅图片的配文,图片的主人公是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俊。这十个字,形象概括了这位中国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的一生。

  陈学俊,1919年生于安徽滁县(今安徽滁州),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重庆)机械系,1946年获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至1949年在重庆及上海中央工业试验所工作,1947年起兼任交通大学教授,1950年起任交通大学专任教授、锅炉教研室主任、动力机械系副主任。

  说起锅炉,现代中国地无分南北,都享用着它带来的便利。然而少有人知道,我国第一个锅炉专业,就是陈学俊在1952年主持创建的。1950年陈学俊出版了《蒸汽动力厂》,1952年他又出版了《实用汽轮机学》,以后又相继出版了《锅炉学》(上)、(中)、(下)、《锅炉整体》、《锅内过程》、《锅炉原理》等10余部动力工程教材和专著。

  正值事业高峰的时候,国家号召陈学俊所在的交通大学迁到西安。陈学俊二话不说,和夫人袁旦庆带着4个孩子,乘坐满载交大第一批基础技术课与专业课教师的专列由上海来到了西安,他们将全部家具及行李等带到了西安。

  临行前,他们将自己购置的两间房屋交给了上海市房管部门。很多人都对他们夫妇说,太吃亏了,保留到现在,那两间在牯岭路(国际饭店后面)的房子不是很值钱吗?但是陈学俊夫妇认为,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的黄土地,就不要再对房子有所牵挂。

  作为西迁队伍中最年轻的教授,陈学俊很快成为了西安交大科研的主力。20世纪80年代末,陈学俊等申请在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我国唯一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1992年通过国家验收。

  自步入教育领域,陈学俊亲自教过的学生有2500多人,可谓人才辈出,其中有多人成为两院院士。1955年9月,交通大学锅炉专业开始招收两年制研究生,当时由陈学俊指导的林宗虎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对西安交大院士师生被传为院士圈的佳话。林宗虎说,他取得的成就都得益于陈学俊的培养。

  除了对学生的悉心教诲,陈学俊还捐出大量资金奖励学子。1996年,陈学俊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10万元奖金,分赠给了安康希望工程和西安交通大学,以设立研究生奖学金。2006年,陈学俊又在学院内设“陈学俊优秀奖学金”,至今已奖励学生百余人,发放奖学金几十万元。2016年,在交大120周年校庆之际,陈学俊再次向学校捐款20万元。

  陈学俊还经常以自己历尽坎坷、刻苦求学的经历和“工程救国、科学救国”的信念,勉励学生珍惜宝贵年华和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为世界之光。

  1952年,陈学俊加入九三学社,历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副主委、主委,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名誉副主席。三亿体育官方网站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电话:0898-03529468传真:0898-03529468

Copyright © 2012-2018 三亿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ICP备案编号:鲁ICP备2022011553号-2